6G作為前沿技術,早由學術界牽頭開始研究。位于通信強國芬蘭的奧盧大學,在芬蘭政府的資助下于2018年率先啟動“6Genesis——支持 6G 的無線智能社會與生態系統”的6G旗艦項目,并于2019年3月組織邀請 70 位來自各國的通信專家,召開了全球首屆 6G 峰會,發布了全球首份 6G白皮書,對于6G研究的起步起到了推動作用。
其后,隨著6G愿景的逐漸清晰,為了在6G研究上占據制高點,世界各國政府開始針對6G研發開展戰略性布局,而美國成為率先搶跑的國家之一。
由于美國的5G部署受到頻率分配的限制,在國際通用的6GHz以下低頻段上干擾較多,而不得已先發毫米波商用,由此也導致了其5G發展的緩慢。所以有部分美國官員和專家主張美國可以考慮跳過5G直接發展6G,早在2018年9月,就有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官員首次在公開場合展望6G技術,提出6G將使用太赫茲頻段,6G基站容量將可達到5G基站的1000倍等觀點。2020年5月,美國電信行業解決方案聯盟(ATIS)發布了6G行動倡議書,建議政府在6G核心技術突破上投入額外研發資金,鼓勵政府與企業積極參與制定國家頻譜政策。2020年8月,特朗普政府正式批準了美國6G的實驗,隨后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開放95GHz-300GHz太赫茲頻段作為實驗頻譜,正式啟動了6G技術研發。
作為全球個實現5G商用的國家,韓國同樣是早開展6G研發的國家之一。韓國通信與信息科學研究院于2019年4月召開了6G論壇,正式宣布開始開展6G研究;韓國科學與信息通信技術部(MSIT)在2020年8月發布《引領6G時代的未來移動通信研發戰略》,計劃5年投資2000億韓元(約合1.68億美元)用于6G技術研發,以確保韓國在2028年成為全球首個6G商用的國家。
為和韓國展開競爭,日本在2020年4月和6月搶先發布全球首個以6G作為國家發展目標和倡議的《6G技術綜合戰略計劃綱要和路線圖》,提出要在 2025 年實現 6G 關鍵技術突破、2030 年正式啟用 6G 網絡、日本掌握的 6G 技術專利份額要超過 10%等目標。由此,日本也成為全球率先出臺 6G 國家戰略的國家。
歐盟則采取多國整體戰略合作模式推進6G 研發,自2020年初開始先后出臺了包括《塑造歐洲的數字化未來》、《歐洲新工業戰略》、《2030數字化指南》等多項相關戰略推動6G技術發展。2021年1月歐盟啟動了6G旗艦項目Hexa-X,匯集了包括通信設備商諾基亞、愛立信,通信運營商Orange、Telefonica和芬蘭奧盧大學等25家企業和科研機構,計劃總體投入800 億歐元以構建歐盟 6G 技術發展路線圖,全面助力歐盟在全球 6G 研發競爭力的提升。這是歐盟將關鍵的行業利益相關者聚集到一起、共同推進 6G 的重要一步。
我國的6G研究啟動也比較早,2019年6月,由工信部牽頭,成立了 IMT-2030(6G)推進組,標志著我國6G研發正式啟動。推進組的成員主要包括三大運營商、通信設備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機構等,成為聚合產學研用力量、推動6G技術研究和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主要平臺。2019年11月,由科技部牽頭,成立了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其中,推進工作組由相關政府部門組成,職責是推動6G技術研發工作實施;總體專家組由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37位專家組成,主要負責提出6G技術研究布局建議與技術論證,為重大決策提供咨詢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