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企業,運營商都在全力發展5G。
從政府層面,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2013年2月聯合成立了5G推進組,以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研究。
2016年1月,5G技術試驗全面啟動。根據總體規劃,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將在2016-2018年進行,分為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驗證和5G系統驗證三個階段實施。
目前已經完成了階段的實驗工作,主要涉及大規模天線、新型多址、新型多載波、高頻段通信等7個無線關鍵技術的驗證,以及網絡切片、移動邊緣計算等4個網絡關鍵技術的試驗,完成了主要5G無線和網絡關鍵技術的性能和功能測試。
11月20日,5G技術研發試驗第二階段技術規范正式發布。第二階段測試將基于統一的試驗平臺、統一頻率、統一設備和測試規范開展,針對各廠商面向5G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不同應用場景的技術方案進行驗證。同時,此階段將積極引導芯片、儀表廠商參與,開展產業鏈的對接測試。
成立至今,5G推進組已經發布了5個白皮書。包括5G的愿景和需求、5G的概念、5G無線技術架構、5G網絡技術架構和5G網絡架構設計。
在企業方面,華為和三大電信運營商是推進的主力。首先說下華為。
2009年,華為開始投入5G研究,在加拿大渥太華建立了個5G研究中心。
2013年底華為對業界發布基于E-Band(73GHz頻段)的高頻原型機,峰值速率達到115Gbps。
2015年在上海舉辦的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帶來了全球臺工作在6GHz以下低頻段的5G測試樣機,次在低頻段上實現了網絡峰值速率達到10Gbps。
在2016年2月的移動世界大會上,華為聯合德國電信發布了具有多用戶跟蹤功能的高頻樣機,在視距和非視距混合的實際部署場景下,峰值速率達到 70Gbps,進一步實地驗證了高頻在移動通信中的可行性。
今年上半年,華為公司已經建立了世界上個超大規模的5G試驗外場,5G相關的新技術在試驗場已經進行了測試。
近日有一則轟動業界的消息“Polar碼被3GPP采納為5GeMBB控制信道標準方案”,其中Polar碼就是華為主推。Polar碼被采納也讓公司首次進入基礎通信框架協議領域。
11月14—18日舉行的3GPP RAN1#碼87次會議,以美國高通公司為代表的LDPC碼成為5G eMBB場景的數據信道的長碼塊編碼方案,以華為為代表、由主導推動的Polar成為控制信道的短碼塊編碼方案。
據了解,3GPP定義了5G三大場景:eMBB,mMTC和URLLC,eMBB對應的是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mMTC對應的是大規模物聯網業務,而URLLC對應的是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
本次采納的編碼方案是針對其中eMBB場景,后續還將決定URLLC場景下的信道編碼方案,后再決定mMTC場景(估計在2017年季度)。此次采納Polar碼為后續標準話語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望在5G基礎通信框架協議領域的標準上與美國平分秋色。
拿下Polar碼之后,有助于華為和企業的研究成果快速落地。Polar碼陣營支持者包括華為、中興、OPPO、vivo、小米,阿里巴巴、聯想、聯通、電信、移動、烽火科技展訊以及宏基、聯發科、臺灣大學等電信運營商、設備商、芯片、終端廠商以及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