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市場趨于飽和,運營商們發力副業。日前,移動在集團公司和上市公司下分別成立投資公司,作為該公司股權投資和資本運作的集中管理平臺。副業掘金成為移動通信市場飽和背景下運營商們的重要方向,移動希望依靠投資獲利并非百利無一害,如何把控風險,做穩賺不賠的買賣考驗著移動的投資和運營能力。
再設投資公司
2016年底,移動投資公司即“中移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和“中移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正式揭牌。
根據介紹,移動在集團公司和上市公司下分別成立投資公司,開展投資專業化運營,提升移動整體競爭實力。關于投資公司日后的運作方式,移動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投資公司將作為移動股權投資和資本運作的集中管理平臺,圍繞“大連接”戰略,按照“補短板、投基礎、筑未來”的方向,通過資本運作,促進業務發展、管理提升、能力構建,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公司價值鏈地位的產業生態圈。
數據顯示,在2016年世界500強企業評選中,移動全球排名第20位。在全球電信企業排名中,移動位列AT&T之后,排名全球第二。移動2016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移動的銀行存款高達3000多億元。這對于移動來說是一筆不菲的資金。
資本領域動作頻頻
過去十年,移動在資本領域動作頻頻,投資主要方向為海外小型運營商和國內與其有關聯的通信企業。2006年,移動斥資33億港元收購香港的華潤萬眾,這是內地運營商首次涉足內地以外的電信市場;2007年,移動斥資2.84億美元收購巴基斯坦運營商Pakel,目前移動在巴投資已接近20億美元;2011年,移動以2.37億元收購其控股的終端銷售子公司中移鼎訊全部股權,該公司也成為了移動全資子公司;2014年,移動斥資68.2億港元入股泰國運營商True。2015年,移動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中移鐵通與鐵通達成收購目標資產和業務協議,收購對價為318.8億元。
除了通信行業的投資,移動還將資本的觸角延伸到了傳媒、金融、科技等領域。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此次移動投資公司的成立,又讓移動在投資領域的能力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擺脫通信業務依賴
運營商世界網總編輯康釗表示,移動投資的項目與通信行業背景相關。如今,移動通信市場正趨于飽和,電信行業開始了一場轉型,陸續進入娛樂市場、數字媒體內容市場,從而擺脫對移動通信市場的依賴。
在2016年,國際的大運營商對外收購和投資不斷。美國AT&T與時代華納達成協議,AT&T將以854億美元的價格將后者收入囊中,創下了今年全球收購案的高紀錄。
國內運營商們的日子過得也并不太好。以移動為例,2012-2015年,該公司的凈利潤一直呈下降趨勢,分別為1293億元、1217億元、1093億元和1085億元。
在康釗看來,移動此次成立的投資公司將主要投資一些大型的、有把握的項目,可以通過對方股改或者IPO賺錢,這也意味著移動面臨的風險較小。移動2015年財報披露了該公司投資的幾家企業經營情況:浦發銀行2015年的收入是1465.4億元,較2014年的1231.81億元增長了233.59億元,移動獲得的股利是28.24億元;科大訊飛2015年收入是25.01億元,較2014年的17.75億元增長了40.9%,移動的股利是1800萬元。
不過,任何投資風險與機遇并存。有消息顯示,2013年,審計署曾公布對移動2011年度財務收支的審計結果指出,2005年以來,移動對外重大投資(收購)項目共6個,其中,由集團公司承擔3個虧損項目(近三年累計投資虧損31.86億元),由上市公司承擔3個盈利項目(近三年累計取得投資收益62.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