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于傳奇色彩的大航海時代,已經過去五個多世紀,如今人類探索世界的腳步早就邁向了。
更廣袤的太空,關于宇宙疆域的認知,每天都在被科技拓寬著。
即便如此,一塊寓意著大航海征途的航海表,時至今日仍然是品位的絕佳象征。
為什么在乘飛機成為出行常態的今天,我們仍然如此迷戀航海表?
偏差一秒鐘誤差就有25海里,海軍御用制表師,是殊榮也是責任。從航海鐘到航海表,不變的是航海情懷,精準的象征!滲透實用性的設計!
令人著迷的復雜功能,經過歲月考驗的美學!
航海鐘的出現,使大航海時代發生革命性的巨變。它是遠航商船在大海中航行、定位可靠的保障,也是英國皇家海軍在歷次海洋爭霸戰中獲勝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H4航海鐘完成后的第4年(1763年),英國贏得了“英法7年戰爭”,這是18世紀英法爭奪海洋和殖民霸權規模大的一次戰爭,由此奠定了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隨著次工業革命的到來,英國具備了大規模生產的工業能力,192
年,航海鐘成了英國皇家海軍所有艦船的標配,英國從此海上實力大增,開始進入“日不落帝國”時代。
這次技術革新,還推動了航海定位技術的發展,并隨著科技的進步日趨成熟:
走時更準確的石英天文鐘逐漸取代了機械式航海鐘;
信息科學、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及空間衛星技術的成功應用,使采用傳統天文定位方法的航海鐘成為特殊情況下的備用儀器,航海正式進入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時代;
美國開發的GPS定位系統,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為船只提供連續、高精度的三維定位,和ECDIS電子海圖系統一起,成為當代海上精確、常用的導航定位手段;
為擺脫對GPS的依賴,俄羅斯開發了GLONASS系統,開發了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歐盟也正式推出“伽利略計劃”,部署新一代定位衛星。…
曾經充滿未知的海上冒險,現已被重新定義為更安全的世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