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杯是冬天的必備品,但是保溫杯也不是什么都可以泡的,接下來小集就來說一說使用保溫杯時喲注意的事項。
保溫杯清洗大法:
步:洗內膽去異味
(下面三個方法選擇其中一個就可以了)
①食鹽去異味
保溫杯中倒入食鹽,加熱水稀釋,充分搖勻,浸泡5到10分鐘,然后沖洗干凈即可。
②小蘇打去異味
小蘇打熱水稀釋,倒入保溫杯,封蓋搖晃保溫杯,再用清水沖洗即可。
③檸檬去異味
在保溫杯內放入檸檬片和檸檬汁,加入沸騰的熱水,稍微浸泡一個小時左右,再用海綿刷洗后洗干凈。沒有檸檬用白醋也有相同的效果。
第二步:清洗瓶蓋縫隙
取下杯蓋,在牙刷上擠點牙膏,輕輕刷洗瓶蓋縫隙,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即可。
第三步:整體清水沖洗
杯子內外整體用清水沖洗一遍。
第四步:擦干晾干
洗完后應徹底晾干再蓋上,以免不銹鋼保溫杯發臭。
六種飲品別放保溫杯
1、酸性飲品(如酸梅汁,檸檬汁等)
不銹鋼由于熔點較高,不會因高溫溶化釋出不良物質,但是不銹鋼怕強酸,如果長時間裝載酸性較強的飲品,很可能會對其內膽產生損傷,造成保溫不良。
此外,果汁不適宜高溫保存,以免其營養物質遭破壞;且甜度高的飲料容易導致微生物大量滋生而變質。
2、干冰、碳酸飲料
保溫杯里不宜放干冰、碳酸飲料,避免內壓上升,導致瓶塞無法打開或內容物噴出等危險。
3、不宜泡茶
如果用保溫杯泡茶,使茶葉長時間浸泡在高溫、恒溫的水中,就如用溫火煎煮一般,茶中的維生素大量被破壞,芳香油揮發,單寧酸、茶堿大量浸出,不但降低了茶的營養價值,還會使茶汁無香味,茶味苦澀,甚至因為浸泡時間太久,茶葉可能會釋出重金屬物質,有害健康。
此外,保溫杯長時間保溫熱茶時會變色,外出時建議使用茶包等來沖泡較為適宜。
4、不宜放鹽分的流質(如鹽水)
因為保溫杯的內膽都是噴砂電解過,電解之后的內膽可以避免水與不銹鋼材質直接接觸發生物理反應,而鹽含有腐蝕性可能對其造成破壞,不適宜長時間裝在被內。
5、不宜裝牛奶、乳制品、果汁等
一些人會把熱牛奶裝在保溫杯內,方便隨身帶著喝,不過,這種做法卻讓牛奶中的微生物在適宜溫度下會迅速繁殖,導致腐敗,容易引起腹瀉、腹痛。
牛奶在高溫環境下,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會被破壞,同時牛奶中的酸性物質還會與保溫杯內壁發生化學反應,影響人體健康。
6、不宜泡中藥
有些人也喜歡把中藥泡在保溫杯內,方便攜帶飲用。但煎好的中藥一般溶解了大量酸性物質,容易和保溫杯內壁所含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并溶解到湯藥里,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中藥在25℃的溫度下可以存放一兩天,保溫杯中溫度較高,容易變質,建議常溫存放即可。
如何選擇保溫瓶
1、保溫性能的辨別
對于保溫杯的保溫性能主要是指保溫杯的內膽。裝滿開水后旋緊保溫杯,大概過2~3分鐘后,用手去觸摸杯身外表和下部,若發現有溫熱感覺,表示保溫性能不夠好。
2、保溫杯的密封性
注滿一杯水,旋緊杯蓋,倒置幾分鐘,也可用力甩幾下,如果沒有滲漏的現象,就證明其密封性能良好。
3、配件是否健康環保
如果保溫杯是用食品級塑料制作的,其氣味會較小、表面光亮,無毛刺、使用壽命長且不易老化。
4、不銹鋼材料的鑒別
不銹鋼材料的規格很多,其中18/8表示不銹鋼材料成分含18%鉻,含8%的鎳,只有達到此標準的材料才是綠色環保產品。
保溫杯的健康隱患大致可分為下面幾個方面:
①保溫杯不及時清洗或使用不當
保溫杯存在很多衛生死角,比如內膽、瓶蓋縫隙等,如果不及時清洗或使用不當會導致大量細菌藏匿其中,而且正常清洗時,手很難接觸到這些地方。
②保溫杯內溫度適宜、環境濕潤,易滋生各種細菌。
口腔本身就是"有菌"環境,喝水、蓋上瓶蓋……每天反復多次會讓附著在杯口的細菌越來越多地積累在瓶蓋縫隙內,極易隨水入口。另外,不少人都有隨身攜帶保溫杯的習慣,杯身與各種物品接觸頻繁,表層衛生一樣令人堪憂。
③兒童常用的按壓式保溫杯,隱患可能更大。
很多保溫杯瓶蓋上有一個類似于"閥門"的按鈕,所以每次倒水前,都需用手按下按鈕,若手不干凈,細菌就有可能沾染在按鈕上,增加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