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浪科技所說,江西電信客服明確回應,若用戶之前使用的電信產品欠費超過3個月未交清欠費,或者享受了手機、話費優費,有在網協議約定而沒有履約,相關信息都有可能會被接入征信。
這則消息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目前大部分用戶所理解的都是欠費大不了停機,停機3個月等手機號被注銷掉就好。而這次欠費3個月不交費會被接入征信的規則違背了很多人的常識和很多地區停機3個月自動注銷的規則。
電信各省分公司對于用戶欠費的處理并不一致,不只是電信,三大運營商在各省各地采用的政策也都略有不同。這次江西省提出的這個舉措很明顯觸動了大部分用戶的利益,才會招致如此大的輿論討伐。
征信如果被影響,以后貸款、購房等全都會跟著受到影響。這也是眾多網友感到困惑不解的地方,因為絕大部分人認為,自己和運營商之間只存在交易關系,欠費即交易中止,我已經享受不到你提供的服務了,你為何還要扣我的錢呢?
有的網友還提出這樣的觀點:要是一老大爺手機丟了,卡沒用幾個月,欠費了,上征信誰負責?
有些地區的合約是不欠費不給注銷,這也是很多用戶顧忌的點。很多網友當初詢問欠費的結果時,營業廳人員或客服都告知超過3個月不用會強制注銷。所以很多沒打算辦理攜號轉網的用戶都會選擇讓不用的手機號自行銷號,省得跑一趟。江西省電信的這項舉措可以說完全和這個說法相反。
而且在沒有提前通知好的情況下強行接入征信這個做法也踩了很多人的雷點。因為目前欠費是否會及時通知到個人這個問題本身比較模糊,很多人在欠費后才知道自己已經欠費了。
不能及時通知到用戶個人會導致很多不方便,例如現在無現金生活已久,一旦欠費斷網,很多人無法進行支付,也無法掃碼。在一些比較著急的時候,突然的欠費斷網甚至可能耽誤大事。
很多地方不支持異地銷號,再跑回去找營業廳很麻煩。且很多用戶都有自己很久不用就那么放著的手機號,連欠費與否都不知道。
說到征信,這里也要給大家解釋一些事。
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應予以刪除,且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內,信息主體可以對不良信息做出說明,征信機構應當予以記載。
發現信用報告有錯誤可以提出異議,對異議處理結果不滿意還有“聲明”、“投訴”和“訴訟”三種方式可以用。
這個我們就不具體展開了,如果大家想看我們會另找時間給大家仔細講。
總的來說,一個人未必只有一個手機號,一個手機號未必跟隨這個人的一生。尤其是不限量套餐推出之后,很多人都會選擇一個號打電話一個號上網。
除此之外,現在大部分服務都和手機號綁定,手機號一旦丟失或被盜,會發生嚴重的問題,但運營商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手機只會和我們的生活融合得越來越深,涉及銀行卡、各平臺、各大軟件、網站等等。手機丟失可以補卡,但被盜的風險涉及到個人財產安全。可現在絕大部分平臺和機構沒有二次驗證,通過手機驗證碼能解決大部分事情。
部分平臺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已經開始逐步讓用戶在綁定手機號之后繼續綁定郵箱或其他的聯系方式。一旦發生金融交易,就需要兩步以上的步驟才能交易成功。
但二次驗證全面落地需要時間,目前手機號的安全還是沒能得到保障。且現在個人信息暴露嚴重,即便有了二次驗證,也不保證一定不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目前看到的消息里面,接入征信相關的舉措只在江西省計劃落實,其他省份還沒有聽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