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多了大都市的鋼鐵混凝土,來感受一下江南小鎮,江南的古鎮千千萬萬,然而就在它們中間,有一個古鎮,卻依舊被口口相傳著,在江南的古鎮榜上名列前茅,它就是——烏鎮。1300多年歷史,小橋流水人家,集結古鎮元素的精華,99%的人回去以后都會把烏鎮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氤氳的江南、木心的“從前慢”、大劇院的“摩登”、以及如“戲”的人生……能把這些一起完美詮釋的,恐怕只有烏鎮。有人說,每次來烏鎮的感受都不同,像一出折子戲。而烏鎮也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景區,它更像是一種在別處的生活方式。這里有古老的江南生活、有戲劇節、有童年的味道、有記憶中的美食,每一種體驗,都值得你一去再去。尤其是在近期這樣陰雨不斷的日子,正是古鎮美讓人留戀的時刻。趁著太陽在流浪,再來感受一下陰雨綿延不斷的烏鎮。
在烏鎮,走在斑駁的老街,看著船頭抽著旱煙、唱著小戲、搖著破櫓的老人。坐在廣場的長凳上,看一場露天的老電影,聽著夾雜方言的皮影戲……它用東柵、西柵,把江南千年歲月里的舊時光完整呈現。它藏在當地民宿房東的私房菜里,每家民宿都僅有2張小桌子,來晚了就坐不下了。民宿房東還會向你介紹哪道菜是他們小時候過年才會吃一次的“大菜”。它藏在書生羊肉館的一碗羊肉面里,十來方的小店,每天卻能賣出600碗羊肉面,吃過一次就念念不忘。
烏鎮中市、東柵旅游景區的游程達2公里,由東柵老街、觀前街、河邊水閣、廊棚組成,自東往西復往東,依次是傳統作坊區、傳統民居區、傳統餐飲區、傳統商鋪區和水鄉風情區。逛一逛烏鎮東柵的茅盾故居、林家鋪子、立志書院、文昌閣、修真觀、皮影戲館、戲臺、翰林第、竹刻工藝館、江南百床館、余榴梁錢幣館、匯源典當等,感受一下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變遷中所演繹的不同。還有烏鎮西柵,西柵由12座小島組成,60多座小橋將這些小島串連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橋數量均為全國古鎮之。在西柵有許多“老底子”的東西——老街長達數公里、青石板路、屋子有一半挑在水上。有幾樣純手工的東西可以一看:一是手工制醬作坊,鎮上的紅燒菜系味道不錯,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自產自銷的醬油的功勞。二是生鐵鍋,系手工鑄造。三是蠶絲,益大絲號始創于光緒初年,游客可以親手在老底子的繅絲機上操作。這里還保留著一些民俗活動。女人們梳妝后各帶一只平時煎藥的瓦罐結隊而行,過橋時將瓦罐丟入河中,認為這樣可保佑在新的一年里無病無災。到了近代,丟藥罐的舉動消失了,提燈走橋演化為節日游樂和祈福活動。嘗一嘗烏鎮的美食特產,晚上再體驗一下庭院式古樸風的民宿,放松一下身體,感受江南小鎮夜晚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