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4G時代,通信行業(yè)的營收增長緩慢,利潤增長乏力甚至負增長的趨勢不可避免。未來5G會不會有所改善呢?我們認為通信行業(yè)面臨的是系統(tǒng)性問題。這里面既然宏觀政策的因素,也有行業(yè)自身的原因。通信制式的升級間隔越來越短,3G投資尚未收回即進入4G大規(guī)模建設期。
現在4G剛剛建成也沒幾年,投資肯定尚未收回,馬上又面臨5G的建設和投資。網絡建設只是運營商生產經營的基礎,通信行業(yè)充裕的現金流需要靠各種業(yè)務拉動,特別是“內容”型業(yè)務將是未來競爭的主戰(zhàn)場,然而這偏偏是運營商的弱勢方向。從這個維度看,運營商除了抓好基礎網絡建設,更重要的是打造“內容”能力。然而,運營商的能力建設沒有錢是辦不到的。
現在已經有了這樣的說法,那就是設備商綁架了運營商。無論對與錯,至少這種說法有其客觀的支撐依據。設備商通過不斷加快技術前進的步伐,確實有攆著運營商跑的嫌疑。從2017年開始,網絡上和新聞里各種鼓吹5G的觀點和帖子開始滿天飛。
我們不否認技術進步的好處,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并尊重兩件事情,一個是建設成本,另外一個是完整的5G標準還沒出來。網絡上這種巴不得運營商馬上建5G的觀點對誰有利呢?自然是設備商。因為4G和寬帶的大規(guī)模建設雖然沒有全部完成但是早已到尾聲,設備商的收入面臨增長乏力的困境。設備商需要鼓吹新一代網絡,既是推動技術進步搶占行業(yè)制高點的陽謀,也是謀求自身發(fā)展迫不得已的陰謀。
近期,運營商專家說得很明白:推動網絡解耦,廠家驅動力不足是我們大的難點。為什么從德國電信的號召開始,一年又一年過去了,設備商的驅動力不足?本質上說,這就是革設備商的命,無論再好的包裝,也改不了這個事實。蛋糕就這么大,原來只有不到10家設備商劃分,現在一下子來了幾十家,每家分到的就少了。
實際上這從側面反映了運營商也認識到被設備商“綁架”的現實和無奈。如果不上5G,不但監(jiān)管層、設備商不樂意,而且企業(yè)也面臨被友商超越的可能,況且國外的運營商早已捋起袖子準備在5G大干一場了,為此部分國外運營商還開始了行業(yè)內部的兼并重組。
(AM 8:00-12:00 PM 14: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