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工信部發布了一份文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將在2020年全國范圍內推行攜號轉網業務。但是搞了這么久,還沒有什么動靜,美國的攜號轉網業務與運營商周旋了多年才有了結果,我國看似攜號轉網也不能提前推出了。
2016年,工信部針對攜號轉網選中了五個地區作為試點,開展國內三大運營商攜號轉網業務。數據顯示,2016年的數據與現在相差甚遠,整體來看,移動攜出率是高的,攜號轉網對移動的影響看來是不小。
2018年運營商公布的新增4G寬帶用戶數量來看,聯通次超過移動,因此不少媒體和用戶認為移動要涼了。但從寬帶用戶凈增量來看,估計說移動要涼還有點太早。總數據來看,移動以6.5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因此說攜號轉網業務,并不能給移動帶來致命影響。
移動推出的套餐,相比聯通和電信來講,都顯得有點貴了。對于國家響應,聯通和電信顯得更為積極,提速降費是為明顯的舉措,同時還推出不少優惠卡,流量卡等等,還與其他商業合作,推出聯名卡之類的,如騰訊王卡、大寶卡等等。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亂扣費現象”基本都有,為完成業績,給很多不會下載或是操作的用戶亂開業務,收取優惠。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會這么做。
而對于移動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1.流量套餐2.收費標準
工信部發布的“攜號轉網”,主要意義就是為了讓用戶享受到不同運營商推出的不同套餐待遇,優化通信市場。目前來看,“攜號轉網”業務開通,電信、聯通超過移動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移動能夠適當降低套餐收費及套餐優惠,仍然能保持國內通信行業巨頭的頭銜。
小編認為,移動網絡較為穩定,如果在“攜號轉網”業務上線前,移動有所行動,推出新的資費標準和優惠的套餐,相比是后兩者無法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