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方都在積極探討5G的發展,不過一個讓人忽視的方面是5G只是無線技術的升級,這依然需要依賴運營商原有的強大傳輸網絡,這個恰恰是大運營--移動的弱點。
移動的傳輸網絡弱
早在開始商用3G的時候,移動就認識到了自己在傳輸網絡方面的弱勢,因此在3G開始商用后,其將過半數的資金投入傳輸網絡的建設,一度其采購額占了光纖光纜市場的過半數份額。
不過從2009年至今已經過去了7年時間,移動的國際寬帶出口、IDC數據中心等都居于三大運營商之末。2016年6月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給出的數據顯示,骨干網絡國際出口帶寬前三強分別是電信、聯通、移動,其帶寬分別為3817Gbps、1501.8Gbps、787.3Gbps,而電信占有運營商所擁有的過半數的IDC數據中心。
移動的傳輸網絡較弱是歷史所造成的,其是以移動業務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運營商,電信則是基于固網業務發展起來的運營商,后來電信將北方十省的業務劃給網通,而網通于2008年底并入聯通,歷經了這么多年的建設移動依然無法在固網方面追上聯通和電信可見固網建設的艱難。
4G和5G對傳輸網絡依賴性加大
在2G時代只是以語音為主,對傳輸網絡的依賴并不大,但是從3G、4G、5G的發展由于數據吞吐量的迅速增加,4G無線下載速度相較3G提升了30倍以上,5G則可能較3G提升千倍以上,這導致對傳輸網絡的需求以倍數提升。
可是從這7年時間移動的傳輸網絡提升來看根本就跟不上無線技術的發展,無線下載速度再快也得依靠強壯的傳輸網絡以支持,否則我們就會見到終端支持10Gbps但是實際下載速度卻遠遠達不到。曾經聽說過一個笑話,某運營商工程師說某基站僅拉了一條10Mbps的光纖到基站,工程師向領導反映這樣是無法支持這個4G基站的,其領導說沒關系的反正用戶也不懂的。
5G的一個重要優勢之一正是它所擁有的超低延時,以為自動駕駛等對超低延時有高需求的應用提供支持,以達到實時控制與命令,而移動由于傳輸網絡的弱勢恰恰在這方面無法與電信競爭。
正是由于這樣的優劣勢,電信是5G的發展上較為積極,其江蘇公司率先在南京江北新區打造5G商用環境,預計今年上半年在該區域內部署基站600多個成為全國首個全域覆蓋5G實驗網的地區,移動也在計劃快速推進5G的測試不過由于其在傳輸網絡上的弱勢恐怕在5G時代難以面對電信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