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沒丟,手機卡竟然被異地補辦,導致您銀行卡的錢被人轉走,這種風險使得異地補卡成為了運營商一項命運多舛的服務。然而面對用戶的實際需要,據悉,移動正考慮引入異地現場人像一致性識別系統,并開展異地補卡的試點工作,以滿足用戶的多樣性需求。
移動公司稱,在實際服務過程中,移動公司發現異地補卡大的風險點是盜補卡,而盜補卡大的利益驅動就是獲取客戶捆綁銀行卡、支付寶等資金賬戶的驗證信息。
用戶寧先生就曾有過類似遭遇:中午還正常使用手機,到晚上就發現手機撥打電話失效。后咨詢運營商客服,才知道手機號在四川被他人補辦了。之后,手機里支付寶錢包提示異常登錄,電腦查詢后發現支付寶的密碼被兩次修改。兩天后他收到來自銀行的電子賬單,顯示信用卡預留的手機號,被改成一個號碼開頭為186的手機號,并被盜刷3萬元。隨后,騙子還用他的信用卡辦理了分期貸款,并已經被轉出5萬7千元。
這樣的事情并非個例,受相關安全因素等影響,移動暫停了多地的異地補卡服務。這帶來的副作用是,在外工作的人如果手機丟了會很麻煩,因為多數情況下他們需要回到當初辦卡所在地補辦手機卡。
不過移動公司方面也強調,將會加大關注用戶異地補卡的合理需求。目前,移動公司正在進一步完善相關業務流程和安全技術手段,一方面加強客戶實名制信息的登記,另一方面正考慮引入先進的異地人證一致性、異地現場人像一致性識別系統,并開展異地補卡試點工作。
據了解,目前移動已經在安徽試點開通了異地補卡業務。后續還將對試點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總結,盡快重新推廣異地補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