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通用戶來說,正常瀏覽網頁并不需要耗費多大流量,但若遭遇彈窗廣告等流量劫持行為,用戶就不得不在體驗感被迫降低的同時,還承擔超額的流量費用,這筆費用誰來擔?
日前,據天極網報道,備受業界關注的聯通流量劫持事件有了新進展,受流量劫持的財聯社就APP問題已正式向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已對此事進行立案。
【事件回顧】
2016年11月底,藍鯨TMT在《曝聯通用戶APP流量劫持,誰來管?》一文中首次曝出聯通劫持財聯社APP用戶流量的現象,用戶瀏覽信息時,軟件下方出現彈窗廣告,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
據悉,財聯社于2015年3月正式上線,是一款為證券領域投資者提供24小時滾動資訊的合法軟件,擁有幾百萬比較好的高凈值用戶群體。財聯社為了保證信息流的簡潔性,拒絕了各種品牌廣告的合作。但上述彈窗廣告持續多時,并且引發了諸多用戶的投訴,給財聯社的品牌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對此,聯通上海公司回應稱,經測試并沒發現廣告彈出,并稱已對財聯社APP做了相關屏蔽處理,保證以后不再出現此類問題。然而,這并未解決實質問題。
日前,天極網在《財聯社就流量劫持事件正式起訴聯通》一文中指出,財聯社就APP問題已正式向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法院則已對此事進行立案。
上述文章發出后,瞬間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討論。針對該文章中所反映的情況,移動通信聯合會執行秘書長樓培德認為,這是典型的流量劫持行為,已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
樓培德表示,“如果聯通方面不講誠信和商業道德,為了利益,就會在DNS后臺做手腳,在未經聯通用戶同意的情況下,轉到一些特定網站或進行彈窗廣告,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
與此同時,眾多網友在微博參與討論當中,也頻繁抱怨曾遇到類似情況。電信、移動、聯通這三大運營商的用戶均反映稱,不管是用電腦上網還是用手機瀏覽網頁,在頁面底部都會出現“黃賭毒”類亂七八糟的廣告。
網友“RayXXZhang”表示:運營商是流量的快遞,運營商干這種事情的性質就像快遞私自把包裹拆開,還往包裹里塞小廣告。網站廣告情有可原,畢竟各大網站免費提供服務的同時需要廣告來盈利。運營商作為收費的快遞這樣做就很沒職業道德,錢不夠可以向用戶要。難怪各大網站都在全面HTTPS化,防的就是這幫流氓。
互聯網分析師付亮曾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他判斷,這一般都是第三方流量或廣告公司所為,而運營商只是基礎服務提供商,但也不排除可能會牽扯到運營商下屬員工的利益線。
對此,網友在討論當中也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網友“宇恒小文”表示,“據我所知,運營商對此類軟件無監管權。”
目前,國家在積極推動網絡安全方面的立法,加大對流量劫持等行為的打擊力度。2015年,上海就判決了國內首起流量劫持刑事案件。但即便如此,流量劫持案件仍然頻發。
由此可見,打擊流量劫持非一日之功,不僅需要相關機構加大監管和打擊力度,同時也需要運營商、流量公司及廣告公司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