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興趣的朋友了解后就會發現好像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手機號碼都沒有國內的號碼這么長,更不用說是“+86”以后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格式問題
其實大家的手機號是可以分成三段的,因為每一段編碼的含義都不相同,就像大家熟知的電話號碼前三位是用來識別不同的網絡運營商一樣,而電話號碼的4~7位其實是屬于地區編碼;也就是HLR歸屬位置儲存器;而8~11位才是用戶號碼。
當然后幾位的用戶號碼是屬于系統隨機分配的。其原因實為了在大程度讓號碼資源不造成浪費,而各運營商和地區之間也能靈活分配的主要原因。
“容量”上還有說法
其實手機號碼并不是運營商一拍大腿就隨意規劃出來的,具體規則還是由國家的信息產業部一起統籌規劃后完成的。當然現在的小伙伴們可能不太知道這個情況。大致上早到愛立信還沒有被索尼兼并掉的時候;其實在那個年代咱們國家的手機號其實是十位數字的。
當然因為沒想到用戶數量急劇攀升;所以10位號碼因為“不夠用”的原因也早早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手機號碼隨后就已經升至了11位。
新的分配方式夠嗎?
如果強行從理論上來計算,11位數的號碼存在有1000億個。如果除去固有的“1”開頭的話。10位數基本上也能容納100億個不同的手機號碼了。而考慮到國內人口的數量;平均分配下來那也是綽綽有余的。
這里給大家說說電信號碼的使用規則,其實一般達到理論容量的50%后就意味著號碼的資源率就要接近飽和了,因此將會開始擴容。所以再咱們目前11位電話號碼的前提下除去一些特定的靚號或專用號碼后,基本上還有有500億左右的潛在號碼可以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