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當月流量不清零服務。用戶當月剩余流量可轉存至下月繼續使用,下月優先使用上月未用完流量,但不能延長至第三個月。該服務面向所有手機月套餐用戶,無需申請,系統默認開通。
不過,有用戶指出并不是很實惠,對于每月流量過剩的人來說不需要這項服務,對于流量不夠的人來說談不上有剩余,那么只有每月忽高忽低使用流量的人才會從該服務中受益。對此,業內人士也指出,當月流量不清零對于每月使用不均衡的用戶有好處,使得流量消費方便、有效。
“ 當月流量不清零 ”未戳中通點。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移動也從2G、3G時代迅速步入了3G、4G時代,與之相對應的是,移動的話費收入的主要來源,也由過去的語音通話費、短信費轉換為手機上網費。就從春節的拜年方式說起吧,過去是電話拜年、短信拜年,現在不是手機網絡視頻拜年、微信紅包拜年火嗎?而這一切,正是基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踏步到來,人人都可以手機上網的現實語境。
“ 當月流量不清零” 新政策究竟會讓多少人受益?其實也不容樂觀。專家分析指出,用量不均衡的用戶受益,此次當月流量不清零顛覆了原有的月套餐計費模式,有助于解決用戶套餐內剩余流量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細分用戶群體,對移動來說,應該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比如,對于老年客戶群體來說,他們的話費支出基本上還是打電話,他們更關心的其實還是語音通話的資費標準,移動不妨對此加以關注,依舊保留或者開發出更加適合此類群體的話費套餐,不僅不會降低經濟效益,還會贏得更好的社會效益,何樂而不為?
毋庸諱言,從整體來看,移動的手機上網費標準確實在不斷降低,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也是在用實際行動響應總理“降低網費”的號召。在今年5·17電信日三大運營商公布的“提速降費”方案中,移動就提出了八項舉措,通過流量轉增、不清零、流量共享、流量交易等,預計會在2015年底實現流量綜合資費同比下降35%以上。此次三大通訊運營商聯袂推出的 “ 當月流量不清零” 新政,也是有關部門一個提速降費的新舉措。由此可見, “ 當月流量不清零 ”的出發點是好的,其目的是為了實現“雙贏”,值得期待。但是,在具體操作層面,仍舊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一個更加值得關注的現實是,無線WIFI正在不斷“蠶食”著移動手機上網費用的空間,現在的人們在家或者上班基本都有無線信號,出門到了一個地方先問“有沒有無線網絡?”手機用戶真正使用自己手機的上網數據流量的情況在不斷減少。如果要問“誰是移動手機上網的大敵人?”其答案恐怕就是“無線網絡”了。從發展的眼光來看,無線網絡全覆蓋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如何在未來的市場中與“新的敵人”“與狼共舞”,恐怕不是僅僅依靠三大通信運營商推出的 “當月流量不清零”之舉就所能解決了的。
雖然說問題在不斷地被發現,“流量當月不清零”實現了,電信資費改革也邁出了重要一步,那么我想問的是: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