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同時發布信息,從十月一日起正式實施當月流量不清零服務。用戶當月剩余流量可轉存至下月繼續使用,下月優先使用上月未用完流量,但不能延長至第三個月。該服務面向所有手機月套餐用戶,無需申請,系統默認開通。
雖然,公眾對流量不清零一直都很在乎,但實際上,即使流量永不清零,對大多數公眾來說,也影響有限。試想,在移動互聯這個圖文閱讀時代,誰的qq群每天不出現幾張動態圖,誰的朋友圈不轉載幾篇圖文并茂的美文?而這些造成的結果就是,大多數人的流量“月光”,甚至是入不敷出。在這種情況下,流量不清零,給我們的更多是心理安慰,而不是“縮短”話費單。
那么,我們為何對流量不清零,如此在乎呢?其實,能不能痛快地執行流量不清零,不僅是資費問題,更是電信運營商的態度問題。用戶更希望通過運營商的表現,窺探一下他們的態度。遺憾的是,運營商的表現,并不能讓我們滿意。一則,總理5月提出提速降費,運營商10月才給出“不傷”話費單的解決方案,如此蝸牛般的回應速度,讓人不舒服。二則,運營商推出只是有限的不清零。“剩余流量不能計入第三個月,不夠徹底,不是一直用下去的。”如此打折的承諾,更是態度打折的投名狀,自然難以讓人滿意。
事實上,運營商的態度打折,更是思維滯后的表現。體現在運營上就是惜“費”如金,感覺讓客戶多一點實惠,就如在自己身上割肉一般,疼痛萬分。于是,在行動上,對國家的“提速降費”政策,百般抵觸。但目前運營商真有必要如此較真么?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道理并不復雜,只有放量,才能培養公眾的閱讀習慣,運營商才能盈利。試想,用戶刻意節約流量,無圖瀏覽或者只在wifi下才放開用,每月100M就能妥妥搞定,運營商怎么賺錢?因此,運營商不僅不能惜“費”如金,反而要通過降價,獲得用戶放量,以此達到運營商收益和用戶閱讀效果的雙贏。
其實,電信市場并不是一個“零和”的市場,而是一個仍在擴張的市場。想象一下,假若在上班路上、旅途中,我們像用電腦一樣,拿手機看體育直播、觀看視頻,瀏覽圖文并茂的微信美文,會產生多大的流量?如果運營商能夠抓住這個機遇,還會為短信、話費收益持續降低頭疼么?而要保證電信市場不斷擴展,電信運營商首先要拋棄的就是,嚴重滯后的服務理念。只有拋棄這種舊思維,電信市場才能真正繁榮。
目前,我們總能聽到電信運營商的各種抱怨。比如,營收乏力、市場縮水,顧客粘性低,等等。沒錯,這是當前電信市場的實際情況。但,如果運營商改變一下服務理念,那么我們聽到的可能就不是這種抱怨,而是顧客點贊,運營商大賺的雙贏局面。因此,“流量不清零”,不是運營商的“痛”。這也許才是,運營商應該悟出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