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發布限購令,購車者須“搖號”購車。隨著參與搖號的人不斷增多,中簽率一度從1:10.6下降至1:132。
北京法院近日公開拍賣11輛帶車牌的查封、扣押車輛,讓急于購車但苦于無牌的民眾看到了搖號之外的“捷徑”,吸引4100人競拍。
參與這次競拍的,多是屢搖不中的民眾。其中,搖號30次以上未中者占半壁江山,搖號次數多的達到41次。在求牌甚于求車的競拍者的輪番競價中,一輛估價不足十萬元人民幣的東風標致獲得了1590次報價,高報價15.6萬元,受捧程度遠超高端車系。
為車牌頭疼的不僅只有北京人。日益嚴峻的交通擁堵和大氣污染問題使得天津、杭州等地也紛紛推出“限購令”。上海則從1994年起就實施了私車牌照額度拍賣,每月競拍人數已從2001年初的3000余人增至目前的9萬余人。車牌平均中標價一度超過9萬元,被稱為“貴小鐵皮”。
為了順利買上車,民眾們各自出招。不少北京市民全家老老少少齊上陣,增加搖號命中率,有的從幸運搖中的在校學生手中購買車號,還有的則選擇租賃車牌。
飽受霧霾、擁堵之苦的民眾希望政府有所作為。但政府采取限購、限行等方式,又引來民眾不滿。
官民“沖突”的背后,凸顯的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后遺癥”。經濟快速發展使百姓收入顯著提高,對便捷生活的需求更強烈,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過上“車輪上的生活”。但過于粗放的發展方式,對環境造成的傷害,也造成民眾在享受發展紅利時“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