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永康的王先生拿著存折去銀行交電話費,無意間發現存折上每次扣除的費用都是雙份的。本來固話費一個月只要21元,存折上卻都顯示著兩個21元。
疑惑的王先生找到永康清溪鎮某營業廳。營業廳拉出清單一看,王先生嚇了一跳。事實上,從2006年到現在,家里只有一臺固定電話的王先生一直在交雙份錢,足足交了8年。
消費者投訴,老電話停了八年,費用卻一直在收
粗略一算,王先生多交了2000多元錢。這個錢是怎么多出來的?事實上,2006年以前,王先生家里用的還不是現在這個固話號碼,當時還是七位數。“朋友說原來的號碼不好,說幫我換一個,后來就換了一個尾數是68的號,吉利。”王先生說。號碼換了,工作人員也來家里重裝了電話。這樣,事情也就告一段落。
由于工作需要,2006年,也就是家里換固話這一年,王先生遠赴云南,這一去就是6年。期間,家里的固話費一直由父親去營業廳用現金交付。
2012年,王先生回到永康。固話繳費的事情就落到了他身上,繳費方式也從原來的現金支付變為存折代扣。
直到這兩天,王先生才發現家里的固話一直在交兩份費用。之前他父親也沒發覺。“我一直以為重裝了電話,以前的電話就自然而然停掉不用了,沒想到一直在扣費。”王先生覺得這是營業廳的責任,工作人員沒有對他解釋清楚。
“而且原來電話的線也早已被拆掉,8年,老電話一次都沒用過。每個月21元,足足多交了2000多元。”
運營商回應 消費者沒辦拆機手續 可退還部分費用
可是,在清溪鎮營業廳工作人員王女士看來,這件事大的問題是,王先生在裝新機的同時,沒有及時辦理拆除舊機的手續。
“從2006年到2012年,這臺固話一直都通過現金支付費用,還有發票憑證。”王女士說,“家里裝兩臺固話很正常,除非戶主自己提出來,工作人員一般也不會做過多的提醒。”另外,王女士也表示,從2012年5月份起,王先生就去銀行辦理了存折代扣手續,不是直接在營業廳繳費了。“這么長時間,連王先生自己都沒發現,我們也很難發覺。”王女士說。
對于事情的解決,營業廳答應,從2012年5月份起,將王先生每月多支付的21元退還16元。
“雖然電話一直沒用,但這個號碼一直被占用著,我們要收取每月5元的停機保號費。”王女士說。可王先生不樂意,他希望這個退款時間從2010年算起,雙方僵持不下。
律師說法
沒銷號就默認繼續使用是一種霸王條款
隨后,記者咨詢了浙江律師事務所律師賈立新。
賈律師覺得,營業廳工作人員在裝新電話機的時候,既然已經把原來的電話線拆掉了,就應該提醒消費者辦停用手續。
“主要還是看當時的裝機合同,如果合同上已寫明老電話不用,需要去營業廳辦理拆機手續,那就沒話可說。如果合同上沒寫明,那就是營業廳的責任。”賈律師說。
同時,賈律師也表示,現在這樣的情況很多,電話不用了,如果不去營業網點辦理停用手續,一般都會默認繼續使用。“這其實也算是一種霸王條款,消費者遇到這樣的事情,要多長個心眼,別怕麻煩。”賈律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