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末到1986:你一定不知道的車牌史
清光緒27年(1901年)的一個冬天,匈牙利人李恩時將2輛汽車帶入上海,1902年1月20日,經公共租界工部局例會上討論,決定暫時先給這兩輛進口“自動車”發放臨時牌照以便管理。至此,拉開了汽車“戶口”管理的帷幕。
有人說,機動車牌照史就是一部“super history”——“抄”史。的確,86式(第五代順序式)模仿日本,92式模仿歐盟,02式模仿美國。但86式誕生之前的四代順序式車牌呢?你讓躺在博物館里它們情何以堪!
吶,做天朝人,重要的就是開心!自己人何苦看不起自己人呢?不要以為天朝什么都是拿來的。再說了,即使1986年后誕生的三款數字式車牌都模仿國外,也要看會抄不會抄!這三款車牌都做到了簡潔、清晰和易于識別。而歐美車牌是漂亮,不過難以辨認,做得比公司的名片還花里胡哨。
解放前的機動車牌照
誕辰:1902年
數量:未知
死亡日期:1951年
死因:設計過于混亂不利于管理,被新代順序式車牌取代
清光緒27年(1901年)的一個冬天,匈牙利人李恩時將2輛汽車帶入上海,1902年1月20日,經公共租界工部局例會上討論,決定暫時先給這兩輛進口“自動車”發放臨時牌照以便管理。至此,拉開了汽車“戶口”管理的帷幕,塊牌照在1902年的下半年誕生,工部局還增設汽車執照這個專門項目。
解放前的汽車牌照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由各個地方決定車牌樣式進行發放。一時之間,大地上可以見到各種款式的汽車牌照。
1918年的“車牌”——但不是機動車牌照。此牌照早出現于清朝光緒年間,解放后就消失了。材質是紅銅和黃銅,極少一部分銀制車牌為當時偽滿洲國皇族專用。
順序式機動車牌照
誕辰:1951年,一共經歷了五代。
數量:好比亮的那些星(嚴肅點!不要去想教授!和初雪、炸雞啤酒都無關?。?/strong>
死亡日期:20世紀90年代中期
死因:不適應時代發展。這種發放方式在相安無事30多年,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因“吉祥號”出現引發很大矛盾。此外,車輛迅猛增加,原有數目已不能滿足需要。
代:1949年9月至1950年9月
從1951年誕生以來,順序式式牌照存在的時間長,也經歷了五代變遷。1960年起,公安機關統一規范牌照大小、標色和材質,并按照全國省、市、自治區序列號排序。材質由初的鐵質到1973年的塑料質,1986年改成鋁合金。順序式是我國持續時間長的一種車牌組合方式,得名因此而來。對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86式車牌,原指1986年誕生的第五代順序式車牌。沒想到這一代順序式車牌極為深入人心,人們反而將之前的四代幾忘個精光,甚至連“順序式”這個名字都沒人記得了,1951到1994年的車牌統統叫了“86式”。
第二代:1950年10月至1964年2月
第三代:1964年3月至1973年2月
第四代:1973年3月至1986年7月
有人問之前四代是抄前蘇聯的?自己看咯
86式非常出名,因此要特地拉出來介紹一下!其設計可以看出日本車牌的影子:分為兩行,上面一行小字表示“發證機關代碼”,省市區全名+兩位數字序號(01–99,使館車是三位數)。順序和現行的92式ABC基本相同,也有換發時調整的。如寶雞是陜西第二大城市,原來86式用“陜西02”,換92式后應用陜B,但寶雞人覺得陜B諧音“傻B”,硬是要了陜C,把“傻B”給了銅川。如江蘇無錫原來是“江蘇04”,換發后提拔了兩級,拿了蘇B;徐州原來是“江蘇09”,換發后成了蘇C,連升6級。
下面一行大字是五位編碼。小車綠牌,大車紅牌,外籍車黑牌(“黑牌車”就是從那時叫出來的),教練車和試驗車掛藍牌等。發牌方式是先由工廠批量制作好,由車管部門按號牌順序發放給車主。
日本車牌
第五代:1986年8月至1990年代中期
總結:從解放前到九十年代,從機動車牌地方上的設計零散到全國風格的統一,也不難發現的機動車的發展是曲折的。先是仿效,后來是能夠擁有自己獨立的風格,也肯定了汽車發展的一大進步。車牌看歷史,展汽車變幻之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