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廟,位于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為"長江三大廟"之一
主要建筑儀門
儀門是過去官衙的第二道正門。儀門前面有二副對聯。一副對聯的上聯是:陽世之間積善作惡皆由你;下聯是:陰曹地府古往今來放過誰。這副對聯的意思就是,在陽世,你生活中,做好事或者做壞事,都是由你自己決定的。可是人死后到了陰間,地獄的官府從古到今,從來不會放過要懲罰的壞人。另一副對聯的上聯是:世事何須多計較;下聯是:神界自有大乘除。這副對聯的意思就是,人生在世,碰到各種吃虧或沾便宜的事情,你不必多加計較。因為,神靈對于人的善良和罪惡都會加以回報或清算的。
在對聯的后面掛著一只很大的算盤,算盤上刻著四個字"不由人算",算盤上的算珠有上有下,象征神界正在進行"大乘除".算盤的旁邊立了二塊巨額。巨額上寫的是:為善者昌,為惡者亡。意思是:做好事的人,在神界計算中一定會興旺發達;做壞事的人,在神界計算中一定會衰敗滅亡。城隍廟掛大算盤是有深刻含義的。它一方面告訴信眾,做人要淡泊名利,不要自私自利,不要斤斤計較。因為,人有算計,天有算計,人算總不如天算。過分計較的結果會自食其果。另一方面又是告示天下,天算就是天道,天道自有規律,任何人只有循天道而行才有善終,逆天道而行必然自取滅亡。
大殿
大殿正門上懸"城隍廟"匾額,并配以對聯"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大殿內供奉金山神主漢代博陸侯霍光大將軍坐像,左首為文判官,右首為武判官,次為日巡與夜查,日巡、夜查以下為八皂隸。對立柱懸有對聯"威靈顯赫護國安邦扶社稷,圣道高明降施甘露救生民"以贊揚城隍神的功績,上懸匾額"牧化黎民".第二對立柱上懸"刻薄成家難免子孫浪費,奸淫造孽焉能妻女清貞"的對聯以警示世人。城隍廟大殿在明代永樂年間已經存在,當時的上海知縣張守約將供奉金山神主霍光的金山行祠改建為上海城隍廟大殿,殿內依舊供奉金山神主霍光。
1924年為火所焚,1926年開始重建,1927年完工,大殿即是重建于1926年的城隍廟大殿,為全部鋼筋水泥結構仿古大殿。
元辰殿
元辰殿:又稱六十甲子殿。元,為"善",元辰,就是指吉利時日的意思。元辰神靈是的年歲神靈,與每一位人的年運有關。古代子以天干地支循環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結束,以六十為一周,故也稱六十甲子,后道教以六十甲子配以神名,從而形成了道教元辰信仰。因六十甲子神靈是星神,故也稱太歲神。在民間,指人們把某年在六十元辰中所對應的太歲神稱為當年的值年太歲,本人出生之年的所對應的太歲神稱為本命太歲。信徒禮拜本命太歲,祈求年年平安,吉祥如意的儀式,就稱為順星。
慈航殿
慈航殿:慈航殿內供奉慈航真人(主平安),又稱慈航仙姑真人、也稱慈航大士、圓通自在天尊,本是道教女真神仙 農歷六月十八生日。法寶為三寶玉如意、清凈琉璃瓶。慈航大士垂慈施德,普濟世間苦難之人;左邊為眼光娘娘(主治眼疾),又稱眼光圣母惠照明目元君,傳說眼光娘娘能治療各種疾病,保佑人們眼明心亮、身體健康。農歷三月初六與四月廿日都是眼光娘娘誕辰。右邊為天后娘娘媽祖(主出海平安),又稱輔兜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司掌海上安全、商業興隆、平安守護、消災避難。
財神殿
財神殿:財神殿內供奉財神、招財仙官、進寶仙官、利市仙官、納珍仙官。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同時為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傳為正財神,司掌世間財源。多為黑面濃須,騎黑虎,一手執銀鞭,一手持元寶,全副戎裝。統帥招財仙官陳九公、進寶仙官蕭升、利市仙官姚少司和納珍仙官曹寶,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
城隍殿
城隍殿:城隍廟內后一進殿為城隍殿。城隍殿兩側懸有對聯以贊揚城隍神公正無私"禍福分明此地難通線索,善惡立判須知天道無私",上懸匾額"威靈顯赫".殿內另有一副贊神對聯"天道無私做善降祥預知吉兇禍福,神明有應修功解厄分辨邪正忠奸"橫批"燮理陰陽".城隍殿中央供奉上海縣城隍神紅臉木雕像,正襟危坐。城隍殿內仿照明代縣衙公堂陳設,儀仗森嚴。
娘娘殿
娘娘殿:城隍殿西面為娘娘殿,供奉上海縣城隍神夫人儲氏。城隍夫人儲氏,周浦一帶的望族之女。當時,周浦儲姓家族頗具聲望,祖輩是宋代詞人儲泳(約1101~1165,字文卿,號華谷),隨宋室南遷而隱居在周浦一帶。
父母殿
父母殿:城隍殿東首為父母殿,殿內供奉上海縣城隍神父母。城隍父秦良顥(1278~1355),字信甫,號述齋。師從蕭氏,搜集蒙古文史傳故事及時務功要者三百余條,編譯成漢文的知識大全《纂通》;又掇拾師言,兼采別說,輯成《一貫》,并取蒙古及維吾爾問答之言,編成《吹萬集》。他是極為難得的漢人出身的蒙古文專家。當時,漢人學蒙古文者無出其右,因此他年紀輕輕就出任國子監學錄,而他"淡然無求進意,隱居教授,戶外之屨至,無所容達。官大人至者,莫不晉謁,與之語,動中肯綮,而適于事情未嘗 不為之嘆服也","其平時一言一動,無不揆乎道義,人皆稱篤行君子焉".大德年間(1297~1307),秦良顥經翰林寇學士推薦,進萬言策,由國子監學錄提升為浙西榷鹺使。于是,秦良顥舉家南下返回上海地區。
文昌殿
文昌殿內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文曲星、文星,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是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稱文昌星,或文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其成為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梓潼神張亞子有關。東晉寧康二年(374),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人們在梓潼郡七曲山為之建張育祠,并尊奉他為雷澤龍神。其時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因兩祠相鄰,后人將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并稱張亞子仕晉戰歿。實為《晉書》所載張育之事。左右二童子稱天聾、地啞,是文昌帝君的兩個侍童,一個掌管文人錄運薄冊,一個手持文昌大印。意思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舉,關系富貴貧賤,保密問題很重要,以免天機泄漏。
關圣殿
關圣殿內供關圣帝君,左右供周倉、關平二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