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48] 是佛教禪宗祖庭和功夫的發源地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從山門到千佛殿,共七進院落,總面積約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達摩洞、甘露臺,西南有二祖庵,東北有廣慧庵。寺周還有同光禪師塔、法如禪師塔和法華禪師塔等古塔10余座。
少林寺內外碑銘繁多,其中元代碑銘不僅數量可觀,且大都具有珍貴的文化價值。它是研究元代宗教、政治、歷史、書法藝術、中外交流的不可多得的實物文獻。在少林寺甫道右側“慈云堂”碑廊里,奇碑珍銘琳瑯滿目。其中有兩通面南而居、巍然屹立的大碑,西邊的一通就是“大元贈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晉國公少林開山光宗正法大禪師裕公之碑”(注:裕公,即福裕法師)。這座碑,翻開了元代大少林禪寺歷史的頁。論書法之精妙,要數《大元重建河南嵩山少林禪寺蕭梁達磨大師碑敘》。此碑建于至正七年(1347年),碑文高3.23米,寬1.38米,撰于后至元五年(1339年),出自當時文人歐陽玄之手。而碑文的書丹則為元代大書法家康里巎巎。《大元重建河南嵩山少林禪寺蕭梁達磨大師碑敘》不僅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還有一定的文獻價值。
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禪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的祖庭,禪宗以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為要旨。在佛門眼中,參禪是正道,少林功夫傳人釋延芫曰:拳勇一類乃是末技,僧眾們不過是借練功習武達到收心斂性、屏慮入定的目的。同時也有強壯身體,益壽延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