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集今天來給大家聊一聊腕表機芯中的"擺頻",是不是擺頻越高走時就越準?
結論是擺頻越高走時不一定就越準。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腕表,擺頻主要以21600次/時,28800次/時為主。另外,像歐米茄同軸機芯主要是25200次/時,真力時el primero機芯是36000次/時。擺頻,說白了就是手表機芯,擺輪擺動的次數。比如28800次/時,就是擺輪在一小時里,擺動了28800次。一個小時有3600秒,一個小時擺動28800次,一秒鐘就擺動了8次。一秒鐘的時間里,擺輪擺動8次,就帶動秒針"抖動"了8次,但因為速度太快了,肉眼分辨不出來了,咱們能看到的,就是秒針在手表上"順滑"的走動。擺頻21600就是一秒擺動6次,可以精確到1/6秒;擺頻28800就是一秒擺動8次,可以精確到1/8秒;擺頻36000就是一秒擺動10次,可以精確到1/10秒。像真力時el primero機芯,總說1/10秒,就是這么來的,就是1秒內擺輪擺動10次,帶動秒針"抖動"了10次(把1秒分成了10份,就是1/10秒了)。有玩家可能會說,時常會看到擺頻3HZ、4HZ、5HZ這又是咋回事(HZ即赫茲)?這其實就是把前面的21600、28800、36000換了一個說法表達(換了一個單位)。28800是擺輪一秒擺動8次,擺輪是圓的,左一下,右一下,一共8次。現在,左一下右一下算一個周期,就是4個周期,就是4HZ了(4赫茲)。所以28800就是每秒擺動8次4HZ.就是這么來的。
擺頻越高,對走時有一定好處。原因是,擺頻越高,擺輪擺的越快,手表戴在手腕上,就越不容易受到手腕揮動,外界振動的影響。擺頻低,擺輪擺的就慢,就容易被外界振動,影響到擺輪頻率。僅此而已。但目前名表的擺頻,以21600、25200、28800、36000為主,已經區別不明顯,像過去古董表常見的18000擺頻,在售名表中,很少見了(有一個特殊的,朗格DATO是18000擺頻)。所以說擺頻36000就比28800、21600的表走的準,沒有這一說。勞力士機芯是28800的,歐米茄以25200為主,都是走時超準的表。
雖然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購買腕表不需要知道這些,但是了解的多了對腕表也就會更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