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白馬寺
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里,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后興建的座官辦寺院,有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白馬寺整個寺廟坐北朝南,為一長形院落,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軸線上。雖不是創建時的"悉依天竺舊式",但寺址都從未遷動過,因而漢時的臺、 井仍依稀可見。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
3.上陽宮
上陽宮是唐高宗李治于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在東都洛陽時修建的,上元年間,調露元年679年春正月,韋弘機又作,制度壯麗,南臨洛水,北連禁苑,地處洛陽皇城(太微城)西南、禁苑(神都苑)之東。由于上陽宮在宮城(紫微城)之西,故亦稱“西宮”。
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上元年間,唐高宗在此處理朝政。705年,武則天被唐中宗逼迫退位,之后就一直居住在上陽宮, 唐玄宗時,經常在上陽宮處理朝政和舉行宴會,唐代宗李豫于開元十四年生于上陽宮,安史之亂時,上陽宮被嚴重破壞。此后上陽宮逐漸荒廢,唐德宗時廢棄。
上陽宮分為東西兩宮,共有六大組團,依據地形地勢分布,自然環境十分優越。六大組團分別為:觀風殿、化成院、麟趾院、芬芳殿、本院及西上陽宮組團,氣勢雄偉,風景秀美,唐朝詩人王建有詩贊曰:“上陽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宮處處流。畫閣紅樓宮女笑,玉簫金管路人愁。4.關林廟
關林始建于明萬歷年問,清乾隆時加以擴建,現存建筑主要為明代,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關林的建筑規格是按照宮殿形式修建的,布局嚴謹壯觀。廟前有戲臺,中軸線建筑依次有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關墓。中軸線兩側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對稱建筑物。其中具特色的當數舞樓,前臺的歇山式和后臺的硬山式組合任一起,重檐樓閣,構筑之妙全國罕見。
你知道的洛陽古建筑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