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市場推廣正處在“瓶頸”,如果順利突圍,將引發通信市場革命。否則,結果很可能以3G在失敗而告終
進入3G時代已近兩年,但總體上看,3G網絡服務并沒有廣泛地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據一份新抽樣調查顯示,3G使用率高的是15~30歲年齡段,也僅3%,而且使用者中還有超過一半的人對其服務有諸多不滿,有放棄繼續使用傾向。這折射出3G在國內市場“叫好不叫座”的現狀。
從國家角度講,3G的推廣本身不僅僅是電信行業的事情。通過通信網的基礎建設,就業、原材料的消耗等等都會被相應帶動起來。但是,僅僅從3G的市場推廣角度來說,三種牌照并存并非是件好事。不同的3G制式對應不同的終端,需要不同的網絡,而網絡之間卻難以融合。這個給用戶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事實上,從發展趨勢看,4G邁入電信市場的時間不會太久,留給3G推廣的時間已不多了。監管部門和運營商要讓3G推廣更快地跨過市場鴻溝,必須盡快消除當前制約3G服務的三大因素。
資費門檻較高
調查中,對于不使用3G的理由,過高的資費是排在首位的。從移動3G網絡服務費結構來看,與2G標準的GPRS網絡服務相比,3G的資費套餐價格基本相同,但是超出套餐的資費則要高出10倍。而現行3G的主流潛力用戶群又是以學生為主的年輕人,大多數沒有收入來源或者收入不高,他們之中絕大部分沒有經濟實力支持使用昂貴的3G網絡服務。
聯通資費面對同樣問題。從聯通公司的無線上網資費套餐中,可以發現其流量價格比基本與移動公司的流量價格比相近,而超出流量的費用要少一些。綜合來講,并沒有太大優勢。同時,在于3G網絡潛在用戶群——青年人、學生中,選擇聯通的并不多。這也導致聯通很難拓寬3G市場。
可見,資費問題是3G推廣中的一個重要瓶頸。了解3G甚至有可能需要使用3G的人群無法承擔3G服務的價格,這使得3G服務在大陸市場的推廣速度緩慢,一年多的時間內,沒有沉淀出穩定的3G網絡使用人群。
制式“三國演義”
的3G市場已經演變為三個制式長期并存,但市場對于制式統一仍然期望甚高。
相對來說,無線通信市場占有率低的電信的服務便宜,用戶群積累得快,但是手機客戶群很少。在2009年末的數據中,電信的3G用戶達到了526.2萬人,手機比例僅僅為20%,80%為上網卡使用者。這個是非正常的比例。
聯通的3G標準也是與國際接軌的,手機的普適性很好。現在國內市場支持3G的手機,除了針對移動TD的定制機,大部分手機對于聯通推廣的3G標準WCDMA都是支持的。但是聯通的資費比較貴,對于很多人來說仍屬于奢侈品。
移動的TD-SCDMA則是自主研發的3G標準,在國際上被認可,但是技術成熟度還較低,著名手機廠商在手機設計時對持這一標準并不積極。這也導致移動這個占據移動通信七成以上用戶的公司在3G的推廣上處于落后地位。
就用戶而言,他們很難就未來的市場作出判斷,不能確定未來統治市場的標準是哪個。所以,更多潛在用戶的持觀望、等待的態度。這大大制約3G的推廣。
WI-FI“沖擊波”
相比較3G連接互聯網,WI-FI同樣屬于無線接入。不同點在于,WI-FI接入的速度取決于熱點的無線路由器和無線路由器接入互聯網的速度。在假定無線路由器接入互聯網的速度足夠的情況下,普遍的無線路由器為54M的速度,這個相比較3G的現有理論大數據3.84M要優秀不少。同時,由于國內的大量公共熱點都是免費的,這個讓WI-FI接入網絡技術在資費上占有很大便宜。
雖然WI-FI有著覆蓋面低、依賴環境地點等問題,但是由于有著速度和資費的優勢,很多人在現階段還是很傾向于WI-FI接入互聯網的方式。在調查中,有將近70%的3G用戶選擇手機時把WI-FI的功能作為篩選手機的標準之一,并且認為WI-FI比現行的各種通信網概念的無線互聯網接入方式都要方便實用。
調整3G推廣策略
對于電信而言,就是要準確定位,集中精力發展優勢項目。電信依靠自己的3G上網卡業務在國內的3G市場占據了半壁江山。電信在發展3G業務時,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在手機市場的不足,從而在3G上網卡上加大發展力度。
對于聯通,首要找準爆發人群,推出殺手應用。可以把青年人分為學生和工作的年輕人兩種,針對不同的承受能力來制定不同的套餐。同時,不再將彩信和短信區別對待,將彩信計入短信套餐。發送和接收彩信都不額外收流量費或者彩信費用。如果沒有高收費,彩信也是十分方便的交流手段。是新的潛力殺手應用。
對于移動而言,要盡快完善技術,與手機制造商廣泛合作研發TD手機。不僅僅是簡單的手機定制服務,還要有技術層面乃至更深層次的交流。如:移動與手機廠商確立每年x部新手機開發協議;移動對于硬件技術與網絡對接解決部分給予資金以及技術支持等等,將手機制造商的利益與TD的推廣度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