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號吧丨發表時間:2011-09-02丨訪問量:356
要知道個
電話號碼是多少,首先要知道部電話出現在什么時候。
部電話出現在上海。上海市檔案館工作人員蔡亭俊曾對此做過研究并提供了相關資料。在《上海初用傳聲器》光緒三年第十二卷中對此曾有記述。用電線傳遞聲音的設想是法國的布爾瑟在1854年早提出。1861年,賴斯試驗成功。1876年,蘇格蘭人貝爾關于制造電話的專利獲得批準,此后迅速發展。電話于正式發明的第二年即1877年就進入了上海。是年1月,上海輪船招商局托西人造電話機一部,其電線由金利源棧房通至總局公務廳,這是人次使用電話。此后,電話逐步在上海推廣。
1882年2月21日,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外灘7號正式開設了個電話局,設置了一部人工交換機。并在租界內的馬路上架設了話線桿。25家客戶成為上海首批電話用戶。這個電話局是上海,也是早的市內電話局。
早期的電話學名叫磁石式電話,用的是電池,撥打要靠手搖。與現在的程控電話直接撥號通話不同,這種“搖把子”必須先接總臺。總臺接線員看到對應的線路顯示燈亮了后,將接線柱插入亮燈的插孔,然后接線員問:“要多少號?”得知號碼后,接線員再將連線的另一個接線柱插入對應號碼的插孔,雙方這時可以進行通話了。
早的民用
電話號碼只有一個“7”
通往電話局旁的一所學堂
照理說,上海誕生了全國個電話局,那也誕生了一批早的電話號碼。雖然由于史料缺失,對于上海早的一批電話號碼不得而知,但北京電視臺欄目《身邊》在2008年5月的一期節目,曾探訪到了北京早的一批電話號碼。欄目組找到了清宣統三年也就是1911年的一本電話號碼簿,上面記載了早的北京電話號碼,只有一位數。號碼“1”到“6”是電話局內部使用的,從“7”號開始變成民用。“7”號就是北京五城學堂(現在北師大附中的前身)的電話號碼。為何一所學校能享此殊榮呢?節目組探訪到一種說法:當時的北京電話局跟五城學堂是鄰居,而且創始人是同一個人,于是個民用
電話號碼就被安排給了這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