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紅玉的稀缺貴重,古時只在宮廷王室內流傳。俗諺云:“玉石掛紅,價值連城”,是說紅色玉極為珍貴。傳說中對紅玉有“艷若雞冠,油脂光澤,其紫紅處如凝血、赤紅處如朱砂,質地細膩溫潤、硬度高”。的描述。東漢王逸就認為玉分赤、白、青、黑四色,以赤為上。宋代的張世南所寫的《游宦紀聞》中就有:玉分五色,大抵而言,現今所存的寶玉多出于西北于田等國。五色:白如截肪,黃如蒸栗,黑如點漆,紅如雞冠,或稍暗,如胭脂色。傅恒等纂的《西域圖志》說:和田玉河所出玉有:紺(紫紅)、黃、青、碧、白數色。民國金石專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書中也有對紅玉的描述,稱其赤玉為難得、珍貴、罕見。可見其稀有程度。對紅玉的產地,就目前而言有文字說明的記載主要是在墨玉河發現較多,可能是這條河流域的神秘和礦物質成分比較豐富有關,紅玉、黃玉、墨玉、紫羅蘭等稀缺玉種多產于此地
關于紅玉的形成主要有二種原因,一種是玉石由氧化鐵等礦物質滲透沁入形成;另一種是天生的原生玉石,是玉石生成過程中天然形成的。當然鐵離子是致色原因———鐵離子是與鋁原子一起形成在透閃石內的,而非“污染”致色。
沁紅的料子顏色要鮮艷的多,但沁色存在外深內淺的現象,“艷若雞冠”形容的紅玉多為沁色紅玉,其外部紅色很艷麗,不足之處在于沁色的紅玉料,內部結構比較松散,石性、僵性比較大,透光不足,其形成原理類似沁黃玉料,當然也可能有沁色非常好的紅玉玉料。原生的紅玉顏色主要是暗紅和酒紅為主,“其紫紅處如凝血”說的就是原生紅玉,原生紅玉色澤均勻內外顏色一致,通體色差不大,透光性好,玉石結構較為緊密。
08年初,新疆白玉城的一塊10g紅玉原石以130萬的價格被有緣人請走(即:每克13萬元人民幣)。和田紅玉的價值緣何如此之高呢?在目前,和田玉收藏家對玉的收藏標準是:一紅、二黃、三墨、四羊脂。和田紅玉被列為收藏的重點行列之中。大多數的收藏家閱盡歷史滄桑后,在不斷的修身養性中都會逐漸讓自己的心沉下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看到世間罕有的紅玉,他們還會心跳不已,這究竟是紅玉的魅力所在?還是穿越亙古的奇緣,在空氣中流淌時發出的感應?
和田紅玉是一個爭論比較大的和田玉種。傳統理論觀點認為和田玉中有赤玉,歷史記載中也有赤玉一說,但現在和田玉分類中沒有說法了。現代學術觀點認為世上就沒有紅玉一說,只是沁糖而已。民間認為沒有原生紅玉,只有次生紅玉和紅皮玉,而且假皮子很多。市面上比較多的是紅皮玉,很難見到原生紅玉。
有許多藏家認為,和田玉中不但有原生紅玉,還有次生紅玉和紅皮玉,并且用事實說話。可以說,遠古有紅玉,古代有紅玉,現在人仍然有紅玉;神話里有紅玉,傳說里有紅玉,文獻記載里也有紅玉。
對于有沒有和田原生紅玉其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不是染色和田紅玉和加強色的和田紅玉,都是很珍貴的,得到紅玉要看緣分的,自古金玉有良緣。
和田紅玉的玉色形成,是由于氧化亞鐵在氧化條件下轉化為三氧化二鐵才造成了和田紅玉的紅色。人喜歡紅色,因為紅色具有防災驅邪的靈性,更是象征紅紅火火與活力無限......就像大地跳動的心,它煥發出大地無限的生機,預示有緣人更加紅紅火火的人生......
紅玉,它的存在是多么神奇啊,冥冥中,似乎能感受到它散發出陽光一般的力量,如絲綢、如花香一樣飄動在時空里, 溫暖了穿越時空的那份緣,護佑一生......豈止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