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紅玉 是民間文獻中一種珍貴的和田玉的品種。和田紅玉,古時一直在宮廷王室內流傳。
俗諺云:“玉石掛紅,價值連城”,說明紅色玉極為珍貴。記載中紅玉有“艷若雞冠,油脂光澤,其紫紅處如凝血、赤紅處如朱砂,質地細膩溫潤、硬度高”的描述。東漢王逸認為玉分赤、白、青、黑四色,以赤為上。
宋代的張世南所寫的《游宦紀聞》中也有:玉分五色,白如截肪,黃如蒸栗,黑如點漆,紅如雞冠,或稍暗,如胭脂色。
傅恒等纂的《西域圖志》說:
和田玉河所出玉有紺(紫紅)、黃、青、碧、白數色。民國金石專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書中也有紅玉的描述,稱其赤玉為難得、珍貴、罕見。可見其稀有程度。
對紅玉的產地,有文字說明的記載主要是在新疆和田地區瑪麗艷附近的老河道,與老河道沉寂多年的神秘和礦物質成分比較豐富有關,瑪麗艷附近的老河道籽料的特點就是非常牛的皮色籽料與罕見籽料包括紅玉籽料黃玉籽料。
關于紅玉的形成主要有二種原因,一種是玉石由氧化鐵等礦物質滲透沁入形成;另一種是天生的原生玉石,是玉石生成過程中天然形成的。當然鐵離子是致色原因———鐵離子是與鋁原子一起形成在透閃石內的,而非“污染”致色。
沁紅的料子顏色要鮮艷的多,但沁色存在外深內淺的現象,“艷若雞冠”形容的紅玉多為沁色紅玉,其外部紅色很艷麗,不足之處在于沁色的紅玉料,內部結構比較松散,石性、僵性比較大,透光不足,其形成原理類似沁黃玉料,沁色非常好的紅玉玉料。
原生的紅玉顏色主要是暗紅和酒紅為主,“其紫紅處如凝血”說的就是原生紅玉,原生紅玉色澤均勻內外顏色一致,通體色差不大,透光性好,玉石結構較為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