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考古發現的材料介紹,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時期,昆侖山出產的玉石已經傳入中原。春秋戰國以后,和田玉逐漸成為歷代帝王和王公貴族使用的主要玉料,多數為采集的子料。到元代開始采取山料,到清代以后山料的產量就已經大大超過了籽料。羊脂白玉自古以來人們極為重視,是玉中極品,非常珍貴。它不但象征著“仁、義、智、勇、潔”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征著“美好、高貴、吉祥、溫柔、安謐”的世俗情感。
在古代,帝王將相才有資格佩上等白玉。考古事實已經證實,很多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璽是專用白玉玉料。很多各地博物館的館藏的珍品中,莫不把白玉玉料雕琢而成的歷代文物奉為“國寶”,例如出土的西漢“皇后之璽”就是利用晶瑩無瑕的羊脂白子玉琢成。
懂和田白玉的人都知道,羊脂玉指的是和田玉的白度和潤度,能達到象小羊羔的羊尾脂肪一樣的白度和潤度。羊脂玉的白度絕不是蒼白的白,而是泛著油光的白,并微微透出粉紅的色調、或者黃色和灰色色調。當和其的白玉放一起時,高低立顯,愈發顯出羊脂白玉的價值鏈長。
價格上漲的原因?
1、耐久性
對于寶石,評價它的質量時,很重要的一點是寶石的耐用性,和田玉也是同樣的道理。白玉從遠古的時候就被人類所認識,并廣泛地用作工具、武器以及宗教祭祀的神器,其堅韌用,日久彌新的特點為古代人所崇尚。白玉的韌性尤為突出,其韌性在自然界礦物中排行第二,僅低于制作高級車刀工具用的黑金剛石。所以羊脂玉看似柔軟,內質剛強堅韌,可以長久佩帶使用和傳承。
2、產量少
所謂物以稀為貴,產量越少需求量越大,價值就越高。羊脂玉的顆粒細密度有別于一般的白度高的子粒,而且質地細膩。
3、需求大
自古道“黃金有價玉無價”。所以和田玉的價格主要取決于以下三點。。市場、第二。產量、第三。人們的文化生活。古玉器研究會秘書長鐘林元表示,以漫長的歷史時期中,人形成了崇尚玉器的傳統,有一套豐富的傳統玉文化體系,這一點自古以來聲名顯赫的和田玉,特別是和田玉中的佼佼者——羊脂玉價值的急劇上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4、文化因素
油潤細膩的質地,“色如截脂”的凈白,“常如肥物所染”的光澤,符合傳統文化含蓄的審美觀念,不張揚,不艷麗,不耀眼,有一種“精光內蘊”的美,吸引了人幾千年。羊脂玉的美麗之中有一種神秘的魅力,多少人為之癡狂陶醉,千金散盡亦不悔。
羊脂玉的與眾不同決定了它的價格,即使是價格不菲,收藏家還是看好它的市場價值,仍然瘋狂的追捧和推崇,相信在未來,羊脂玉的價格又要上漲到一個新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