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00年前 ,生活在昆侖山的先民們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一顆美麗的‘‘石頭’’,這塊‘’石頭"在這個約1100公里的廣大地區(qū)就成為了好的寶貝。此后,昆侖山的先民門把美麗的"石頭‘’作為瑰寶和友誼的媒介向東西方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玉石之路”,后來演變成為“絲綢之路。這塊美麗的‘’石頭‘’就是和田玉的前身。
對于"萬山之祖"’昆侖山產出美麗的‘’石頭‘’的命名,在悠久的歷史上和其它地區(qū)玉石命名一樣,大多數(shù)是以發(fā)現(xiàn)與產出的地方名稱命名。戰(zhàn)國時期叫做昆山玉;晉時稱為闐玉;清代時稱為和闐玉,一直到1959年漢子簡化后改稱為和田玉,這種稱呼一直延用到現(xiàn)在。
2003年10月,在經(jīng)歷了幾年時間"國玉‘’的評選中,新疆和田玉獲得‘’美玉"的稱號,同時被寶玉石協(xié)會正式命名為"國石"。被人們簡稱為"國玉’。
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和田玉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北京奧運會獎牌展現(xiàn)在國際舞臺上,被全球人民所熟知,獎牌正面為國際奧委會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圖案—— 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臘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獎牌背面鑲嵌著取自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會徽。獎牌掛 鉤由傳統(tǒng)玉雙龍蒲紋璜演變而成。整個獎牌尊貴典雅,特色濃郁,既體現(xiàn)了對獲勝者的禮贊,也形象詮釋了中華民族自古以“玉”比“德”的價值觀, 是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奧運會形象景觀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80年代末國家開放了和田玉資源的開采后,隨著和田玉需求量逐年增多,開采的力度也逐年增大,由于和田玉資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終導致和田玉的匱乏。所以現(xiàn)在比較好的和田玉籽料克價過萬,成為了收藏者的投資方向。希望那些和田玉結緣愛好收藏者好好珍惜和愛護你們的寶玉。
(AM 8:00-12:00 PM 14: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