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于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虧損,而在2017年卻打了漂亮的一仗——業績反轉。聯通的業績反轉,讓大家看到了混改的部分成果,來之不易的成果背后,我們看到了未來通信行業的隱憂。混改雖然能幫助治療眼前的病癥,但是未來的路還得從不同層次的開放和獨立做起。
多年以來,在通信行業中,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穩坐釣魚臺,在很多地區都以老大的身份出現。后來,運營商發現自己獨當一面效果不佳,就退而求其次到幕后當配角,接著發布了騰訊王卡、網易紅卡、螞蟻寶卡等大流量卡;而且,這種角色轉換,已經起到了效果。從移動通信時代的主角到消費互聯網時代的主配不分。未來的工業互聯網時代,運營商能不能回歸到主角,這要看運營商的參與度。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聯通不但引入了資金,還引入了模式和智慧。聯通從股權結構、管理層面、業務、渠道上紛紛圍繞BATJ的內容展開,大家一起玩,一起賺錢已經有模有樣了!混改參與者雖然是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加入聯通的,但是帶來的支持卻遠遠大于字面的含義。各種軟硬資源就已經夠聯通免費使用N久了。“一伙人”的點子肯定要多于“一個人”的想法,眾人的能力更是要大于單人的能力。自己搞不成生態,就和別人合作搞,這也是一條出路。這種多強模式的合作合伙絕對是開放性的。
取消漫游費打破了地域限制,未來的競爭將是沒有地域限制和公司限制的全面開放的競爭。從互聯網定向流量開始,美國人的那一套開始在發威。聯通開撕其他兄弟倆。苦尋突破的電信,醒過神兒來也迅速入戰斗,兩者一起群毆作為行業老大的移動。但本地不限量的威力還不足以給行業老大哥造成致命威脅,那就大搞全國不限量。開玩全國不限量,大搞“神州行”全面沖擊對手陣地。
“神州行”打破了以往因為漫游費、號碼歸屬地等等一切割據限制,開始了全國范圍的內外攻伐。產品定價本來就因為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而有高低,現在資費套餐洼地成了優勢,號碼自由流動后“神州行”將暢通無阻。
玩不轉通信+,轉變思維的聯通開始跟別人玩互聯網+。在混改的大勢下,互聯網+根本不用從頭開始,聯通直接搭上了以BATJ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大佬的快車。2017年以來的行業競爭大勢,已經說明王卡、寶卡的市場潛力和競爭威力。近期,不限量套餐的瘋狂推廣與此不無關系。壟斷了消費級互聯網應用的BATJ,隨著王卡、寶卡的上山下鄉,不斷充實聯通的流量收割機。剩下的兄弟倆,還是一邊跟著玩互聯網+,一邊搞通信+吧。
混改解決了聯通在后4G時代的發展難題,但是未來通信“管道”化越來越嚴重,特別是5G到來后,因為缺失“內容”被互聯網公司邊緣化的危險也與日俱增。聯通應該有清醒的認識,玩互聯網+只是暫解燃眉之急,真正的未來還得靠通信+說話。互聯網+靠開放性生存,未來通信+也要從開放做起。